新闻中心News

职教育人沙县小吃再出发

2024-10-12 17:49:1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沙县小吃门店遍布全国,但也面临转型阵痛:人才素质有待提升、经营理念粗放陈旧、业主品牌意识淡薄等问题凸显。近年来,im电竞注册三明市沙县区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服务沙县小吃产业的有效路径,不断推进沙县小吃产业储备人才培养。

  9月,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公布2024年度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典型案例名单,三明市农业学校(以下简称“三明农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案例“‘五位一体’助力‘沙县小吃’特色富民产业发展”入选。

  腌制鱼片、炒制底料、淋上热油……新学期伊始,三明农校2022级食品加工五年专班学生李仁宏就一头扎进烹饪实训基地,为改造水煮鱼片的口味忙得不亦乐乎。在烹饪专业教师林添雄的指点下,李仁宏多次尝试,鱼片“口感好了很多,但还要继续研究调整”。

  “以前遇到问题总是自己一个人琢磨,往往事倍功半。”李仁宏的喜悦溢于言表,“现在老师不仅能解答我当下的疑问,还会引导思路,激发新想法,我感到干劲满满。”

  “物无定味,烹无定法,贵在创新。”这12个字,写在热菜制作教室的墙面上,更印在林添雄心中。从事一线年,他一直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晚自习的教室里,常常能见到他为学生“开小灶”的身影。

职教育人沙县小吃再出发

  “一开始我也把握不准,但学生有这种创新的意识和热情,我就愿意陪他们一起。”教学中,林添雄擅长将讲授、示范、操作三者灵活组合,引导学生“粗”菜“细”做,更好迎合当下年轻消费者的需求。

  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需要优秀教师来指引方向,还需要优质教材来打牢基础。

  《沙县菜肴烹饪实务与技巧》《沙县地方风味菜肴制作与经营》《沙县小吃传统药膳》……在肖家盛技能大师工作室,一本本沙县小吃特色教材整齐放置在书架上。翻开《沙县小吃传统药膳》,每一道药膳都有详尽的菜品简介,主料、配料、调料、制作方法分类讲解,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

  “这些教材总结了我多年的烹饪实践经验,在学生中反响非常不错。”烹饪专业教师肖家盛说,“常有学生拿着教材来与我探讨,这种积极跳出教材的创新思维让我也收获颇丰。”

  近年来,三明农校开发数字课程15门、特色教材14部,其中2部入选省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省优秀乡土教材,为打牢学生基础理论根基添砖加瓦。

  清晨6点,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沙县小吃店店主朱金诚和妻子迎着晨光打开店面,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挑,甩,压,捏,一只精致的馄饨转眼完成。“他家馄饨比别家更有嚼劲,很弹牙。”食客李飞龙说,“我在这吃了快十年早餐,来晚了就得排好久的队。”

  一碗小馄饨,也有大学问。朱金诚将自家生意的红火,归功于他在三明农校参加的一场沙县小吃培训。

  2003年从工厂离职后,朱金诚在亲戚的沙县小吃店帮工了几年,就和妻子来到灌云开店打拼,“功夫不扎实”的担忧一直在他心头。

  “在三明农校,老师从如何选原材料、如何制作肉馅开始讲,手把手教我,非常细心。”这场培训让他有了底气,“系统培训后,我结合灌云当地人的饮食习惯,调整馄饨的制作方式,把沙县扁肉的特色融合进去,回头客也就越来越多。”

  “以前我同时开过四家店,但因经营不善,‘活’下来的只有一家。”朱金诚告诉记者,学校的培训课程详细教授了沙县小吃经营理念、门店经营管理、服务礼仪等实用知识,让他受益匪浅,日前已经再开了第二家门店。

  “学校主动对接行业企业,共同设计实施‘订单式’‘菜单式’课程匹配,提高沙县小吃经营人才培育精准度。”三明市农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罗世钦介绍,学校与穆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三明天元国际大酒店等当地优质餐饮企业达成合作,通过邀请优秀厨师到学校授课,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进一步增强校企间合作的黏性。

  今年7月,学校还与沙县金常锡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开展培训业务,让许多半路出家的沙县小吃店主成为行家里手。

  统计显示,学校已累计开展660期海内外沙县小吃培训,针对性开设沙县小吃制作专项技能班、沙县小吃菜品升级经营提升班、沙县小吃门店连锁经营培训班等,输送2.7万余名技术技能人才。

搜索